•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 【思政实践】推进“善用社会大课堂”的常态化
  •   习总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近日,在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部长怀进鹏指出,要“善用社会大课堂,打造网络云课堂,深化课程思政全课堂”。善用社会大课堂成为“大思政课”课堂建设的首要原则。

      社会大课堂有力增强了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青年学生自社会大课堂开始认识社会、服务社会。致力于从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运行、未来趋势中深度挖掘、提炼思想教育素材,是当前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建设新时代思政课、检验思想教育成效的根本转向。实践证明,社会大课堂的现实情境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有力增强了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实现了借力发力的成效。

      社会大课堂的思想教育远胜于千言万语。社会大课堂是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的重要舞台,是学生面向未来、辉煌的时代平台。依据学生的特点与成长成才规律,有组织地“请进来”,邀请新时代代表性人物走进学生课堂,走到学生身边,为广大青年学生答疑释惑,回应广大青年学生的关切;有组织地“走出去”,走到社会实践的一线,走进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跃迁,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实现“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的同时,充分彰显“大思政课”的时空聚合力量,全面凸显出社会大课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感染力、力。

      社会大课堂是没有围墙的。“大思政课”意味着要拓展阵地,整合资源,开阔眼界,突出实效,比如,一台戏激扬家国情怀,一首歌鼓舞追梦壮志,一堂课真善美的向往,这就是入心入脑的教育,也是没有围墙的思政课。社会大课堂是系列剧、连续剧、情境剧的演出课堂,是广大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实践社会主义规范、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阵地。

      如何在社会大课堂中讲好“大思政课”,如何有力突出“大思政课”的战略性、针对性、实效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议题。总体来看,对这一议题的逻辑进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善用社会大课堂的主体维度;二是善用社会大课堂的进程维度;三是善用社会大课堂的未来维度。三个维度的合力发力构成了社会大课堂波澜壮阔的精彩画面。

      主体维度是善用社会大课堂的逻辑起点。立足于主体维度,首先要厘定“大思政课”的育人目标,就是要实现铸魂育人,就是要实现党的理论创新与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的紧密结合。其次,要明确“大思政课”育人目标与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没有社会生活参与的育人是不成功的,是谈不上育人的。

      进程维度是在社会大课堂中讲好“大思政课”的核心。善用社会大课堂的进程维度本质上就是“大思政课”的建设进程。“大思政课”的建设进程就是跨界激活社会育人功能的进程。首先,要跨界激活育人资源,既要整合潜在的静态的资源,更要主动出击、开发新的育人资源;其次,跨界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既构建跨界协同育人的制度体系,也形成跨界协同育人的平台机制;最后,构建跨界协同育人的评价体系,既要聚力社会育人的指标体系,也要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未来维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趋势与延伸。善用社会大课堂的未来维度就是特指社会大课堂的发展视角,就是立德树人与社会生活共同处于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同频共振,就是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与发展。实现立德树人与社会生活的有机互动,一要形成善用社会大课堂的常态化机制,二要不断创新社会大课堂的内容与形式,保持社会大课堂的活力。

      一是构建组织协调的常态化机制。善用社会大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善用社会大课堂”的组织协调机制是善用社会大课堂的重要前提。善用社会大课堂需要校内外相关部门互相积极配合,并主动肩负起相应的责任。各方在成立协调领导小组、提供资金支持等方面作出积极努力,逐步探索出协调有力、成效显著的组织协调机制,是善用社会大课堂的决定性一步。

      属蛇的今年多大

      二是构建稳定有效的平台机制。善用社会大课堂的实现,平台机制不可缺少。学校要积极搭建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平台,主动和地方各级、相关的社会团体、基层街道社区、当地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教育等进行合作,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两种方式,稳定有效地推进“善用社会大课堂”。

      三是构建互动交流的常态化机制。互动交流是善用社会大课堂的重要一环,是提升“善用社会大课堂”成效的重要方式。建立校内校外、课堂内外的定期交流机制,围绕社会大课堂的方方面面,包括内容、形式、优势、不足等,研讨课堂学习的体会、课堂建设的,在碰撞与共鸣中实现立德树人,进而形成示范效应。